评论:大学先修课不能盲目开设

发布时间:1970-01-01浏览次数:2466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因此,普通高中各种各样的“创新实验班”蓬勃发展起来。“大学先修课”便是“创新实验班”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上的具体体现。开设大学先修课是喜是忧?
 
大学先修课有其优势
 
大学先修课(简写为AP)起源于美国,1951年由福特基金会启动。1955年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接手主办,在高中开设大学水平的课程,高中生可以在完成高中课业的同时,先修大学课程并把学分带入大学。大学先修课考试属于学科考试,学生能否在中学修大学先修课、修多少门,已经成为美国知名大学招收新生时判别其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考试成绩被认可能获得大学该课程的学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教育的国际合作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2010年1月,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美国大学理事会达成协议,由考试中心负责大学先修课考试在中国事宜。大学先修课考试引入中国后,参与的学校和学生数量逐年递增。来自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我国内地学生参加了1.5万门次的大学先修课考试。10月,大学先修课注册学校为220所,其中80所已在上课。
 
对此,有专家认为,人才培养是一场“接力赛”,需要各个阶段有机衔接。近年来,大学已经比较成功地实行了硕博连读探索,本硕连读也在尝试中。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的探索,对于打破现行高中与大学教育相互割裂,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高中与大学来说,大学先修课改变了封闭的办学模式,大学教师进入中学课堂,以其学识、视野和教育方法优势,把大学课程理念融入高中,有助于加强高中教学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大学先修课程,使一批优秀中学生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为大学培育了优质生源。让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带着学分上大学,大学学制就可能缩短,快出人才。
 
对于高考来说,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考生的学习能力、品德修养等在试卷上不可能完全得到反映。大学自主招生也没对高中人才培养施以系统化的影响。而大学先修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盲目开设有违教育规律
 
虽然人们期待大学先修课在改革大学招生制度、创新高中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机制、改革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作用。但这个良好的愿望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旦盲目开设一定会造成教育混乱。
 
首先,加剧生源大战。我们发现,我国高中与大学通过大学先修课紧密对接的事例,多发生在知名大学与知名高中之间,或发生在大学与其附中之间。这种默契对接蕴涵着双方的功利诉求,高中希望得到大学招生录取优惠,从而吸引优秀生源;大学希望早发现优秀中学生,从而提前把优秀生源“揽入怀中”。至于如何培育创新拔尖人才很少被人关心。这样的改革不仅不能尽快地培养出创新拔尖人才,反而会把生源大战从高招、中招下延到小升初、入小学等领域。
 
其次,表面上看,大学先修课是高中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但其实质却混淆了不同阶段教育的任务,违背了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规律。如同饱受诟病的“幼儿教育小学化”一样,这种无限制地将高学段的知识下压到低学段,超越学生年龄段的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第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从理论上说,大学先修课在中学是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是由于学分作为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参考标准,进入大学后学分也被大学认可,必然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了在高考录取中占一份优势,即使对于这些选修课没兴趣,也不得不选择学习,导致所谓的选修课最终沦为人人学习的必修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尽管开设大学先修课的愿望是美好的,也有人建议,建立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权威机构客观、公正、科学的认证,消解家长和学生的功利性追求。但笔者认为,解决高中与大学教育对接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遵循教育规律,高中与大学各就其位、各安其位、各美其美、美美共美。对于一些确有潜力中学生,可以通过选拔进入大学少年班学习。对于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美国的大学先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