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加分维护竞争公平

发布时间:2010-03-09浏览次数:1174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今年起,除考生本人和有关高校外,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将不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及录取信息;山东省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3月4日《济南日报》)
 
    维护高考公平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然而,在某些地方,新课程改革旗帜下的高考加分项目竟然成了官员与教师子女的专利。只要有钱有关系,从未参加过航模类比赛,缺乏相应能力与特长的同学,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在加分考生的挤兑下,高考“裸分”状元落选名牌大学。本该公正科学地考查学生特长素质的高考加分政策俨然成了权力寻租、制度走私的道具。如此高考加分政策不仅失去公正要义,教育功能也被异化。对此,有网友调侃说:“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权。”

    山东省教育部门顺应民意,适时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有利于维护广大考生利益与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

    当然,笔者这样说,并非全盘否定高考加分政策。应该承认,“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高考制度,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分数论英雄也不是教育的本意。高考改革确有必要。但是高考加分政策执行情况太随意,让教育公平很受伤。何况,公众看多了高考加分的特权与腐败,谁还会相信高考加分的可信度呢?

    “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然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这种“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扼杀特殊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制度语境下,指望权力阶层主动放弃既得利益并不现实。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越小。如果高考招生自主权过大,高考加分政策太滥,而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高考改革制度可能成为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这一点从某些地方高考加分项目被官员与教师子女垄断的现实教育生态中得到验证。

    省级加分项目取消,国家级加分政策还在。重要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要把招生程序放到阳光下,确保招生程序透明、公正,避免权力之手染指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