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个教育强国,特别是高等教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近期笔者对美国高校进行了一些关注和接触,从中引发了相关的思考。印象最深的是美国高校本科毕业率超低(只有57.3%),大学生的“学习量”、“负荷量”超大,“分数挂帅”现象比我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1美国高校“宽进严出” 美国高校“宽进严出”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究竟“进”宽到什么程度,“出”严到什么程度?首先,我们从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记》(2009-2010)提供的数据所涵盖的有关数据略见一斑。美国三亿多人口数当中:45%-65%的中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但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其中男生54.2%,女生60%,这说明美国高校尽管毛入学率很高,但毕业率不高,的确是宽进严出。而我国高校扩招后的毛入学率虽然已从1978年1.4%提高到2008年23%(广东当年达到26%),毕业率却可高达95%以上,可谓“严进宽出”。 中国近年来赴美本科留学热一浪高于一浪,其中很大原因是头脑清醒且了解内幕的家长意识到,在美国读本科,是不能保证毕业的,学生不努力就会“自己开除自己”,所以情愿花费几十倍于国内的财资重金逼自己的孩子在“严出”的环境下历练成才。这与我国中小学生累死累活拼命努力,上了大学则一马平川,及格毕业基本不成问题的教育现状形成鲜明对照。 2大学生“学习量”超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大学生毕业率低呢? 在美国读大学,学生首先需要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以及“项目/任务”等需要动手、动脑、合作、创作、探索等多种作业,才能在课内参与研讨交流和探究知识的教学活动,因为美国的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灌输现成知识的模式,而是师生一起对知识的共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对课程的贡献,就不能只靠课堂内的听讲和笔记,课堂上的个人表现还要作为“形成性评价”中重要的“业绩”组合成绩。因此,美国本土大学生课外忙着找资源,课内必须积极表现。可以说,学生的知识是“找”来的,分数是“挣”来的。 相比之下,中国赴美国读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往往特别困难,既有语言障碍,更有心理障碍,还有学习方法障碍,加上如此这般的“学习量”,都让他们难以应付。众所周知,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高等教育阶段却学业负担太少,这与美国的教育状况形成相反的态势。在我们国内教育界提出要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中山大学近年来在全国首先提出要给大学生“增负”,这是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力”发展的举措。更何况,据美国实验室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决定今后的“职场能力”。而“学习能力”决不是“考试能力”,更不是“纸笔考试能力”。这就需要大学阶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颠覆式”改革。 3大学生打工很普遍 美国大学生除了要完成大量的隐性和显性课程学习之外,还有兼职打工赚取学费的负担,还有社团活动、社区服务等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美国哈佛大学就有“三个三分之一”一说,即三分之一时间完成课程,三分之一参加社团活动,三分之一打工的学生才算真正的哈佛大学学生。 据笔者了解,相对而言,美国欧裔(纯白人)中产阶级以上收入家庭的子女读大学打工很普遍,他们追求经济独立意识很强。打工的种类从校园饭堂、图书馆、行政助理、宿舍管理到社会上的餐馆、球类教练等都有,学生们打工时很当回事地认真负责,把节假日以及课余时间都排满。在美国东北部小城市的中餐馆里,打工的竟然是白人青年学生而不是通常司空见惯的华人留学生,这与上个世纪中国赴美留学生都从中餐馆打工做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近年来我国赴美留学的富二代,多数人一不打工,二花钱大方,三学习困难,四心理孤独,五放假就回国,而且乘坐国际航班头等舱的为数不少。由于多种原因,他们难以融入美国本土社会,由此引发了各种问题,包括引起美国人对中国的“富强威胁”误解也不少。在社区服务方面,美国大学生2009年课外投入社区服务的状况数据如下: 由此可见,在美国读大学的经历一定很艰苦,也很充实,且经历丰富、与社会紧密相连。这正是在美国读大学难以如期毕业获得学位的主要原因。 社区服务状况: 总计 男生 女生 社区服务种类: 总计 男生 女生 4分数即钱据理力争 美国大学生较真分数的现象其实比国内严重,是真正的“分数挂帅”,只是目的、方式、过程、结果大不相同罢了。美国四年制本科高校以私立占多数,学费很贵。学费是学生付的,而且不少是自己打工挣来的血汗钱或向政府贷的款。学分是用学费计算的,一个学分几百美元,一门课4个学分就是2000美元。所以,从校方到教师到学生都知道学分来自分数,分数就是钱。 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为了保升级,保毕业,保学费投入物有所值,学生计较分数,可以为他/她的考试分数和学期成绩“据理力争”。例如,对具体某一份考卷为何失分,学生可以一分一分地向老师问个究竟;对学期总评分,学生可以询问各组合部分的形成依据。因此,老师批改试卷必须评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对学期期间学生的各种表现必须详细记录,以防质疑。这些教师的做法,也是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和公平性的必要措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分数影响学生前途命运的考虑,美国大学有两次出现“分数膨胀”现象。第一次是上个世纪的越南战争期间,听说国家政府规定,只获得C成绩的大学生要被发配战场当炮灰,教师于心不忍,开始“放水”。第二次是近年来的经济萧条,高校需要生源学费支持,教师更不敢得罪学生,故尽量给高分以博取学校名声口碑(当然还是有些“牛”教授坚持学术原则,打分严格)。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近年来,美国本土学生作弊现象也时而有之,但是一旦被逮住,代价也会很大,因为美国是个法制国家,贷款、求职样样讲求个人信誉记录。学生在校若有作弊记录,他今生今世都难以在社会立足。 5“学生至上”“目无尊长” 总体来说,美国高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评制度、校园环境建设等环节都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校的地位和身份明显占据上风。教师、系主任、校长和教学行政人员都千方百计讲求服务质量。全美定期召开的教育研究学术会议也是以资深教师参加为主,把对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的研讨作为教育研究的重心,从主题报告到会议形式都对我国很有参考借鉴价值。例如,为了表示尊重学生,会议特邀学生代表参加,与教师代表“两军对垒”辩论性沟通对话。又如,为了解决学生共性问题,会议设专题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答疑式对话。再如,为了推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会议提供当场电子投票器,一方面让与会者广泛参与,同时让演讲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和陈述。可以说,在美国,学生和教师乃至校方各层领导都有“学生至上”、“学生的事最大”的意识。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学生是我们的顾客,得罪不起”。这无形中把学生“宠坏了”,“目无尊长”,不把教师当权威,甚至欺负教师的事情见怪不怪,视为当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为了分数,学生“欺负”女教师、青年教师、外籍教师、流动编制的教师,主要原因是本土学生认为这些老师比较容易下手“抢分”,所以给出“下马威”的态度和动作。这种行为,让人感觉美国师生关系失去平等。 当然,在学生至上的美国高校,学生自己也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联想我们国内的大学生,学费不是自己挣的,课程是老师的事,自己无需作为和贡献,因此随便逃课不心疼,节假日睡懒觉或上网游戏,练习题类的作业可做可不做。且不说有无学到真本事,与美国本土大学生相比,责任意识、社会服务意识、经济独立意识的缺失,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求职竞争、赴美深造,都是不利的主因。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当代赴美留学生与上个世纪末的赴美留学生在生存方式、学习表现、专业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完全不可类比的变化。(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