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校园“蹭课族”越来越多。导报记者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步入社会,或者为了“充电”,或者为了考研,或者为了找到更好的出路而重返大学课堂。此外,也有部分“蹭课族”是临近毕业的外系或外校学生。用他们的话说,之所以到大学蹭课,就是因为 “大学里有这么好的资源,不共享可惜了!” 省掉培训费 经济又实惠 现在厦门某外企上班的吴汉欣大学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但现有的英语水平却时常让他感觉工作很吃力,这让他萌发了考研的想法,但因为苦于社会上培训班的高学费,他迟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直到今年年初在同事的指引下,他才发现厦大就是一个给自己“充电”的最佳场所。 于是从那时起,吴汉欣通过各个渠道打听到厦大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表后,又从“学长”处“淘”来了几本教材。之后,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换上一身自我感觉最显年轻的装扮,在学生还没到之前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认真“蹭课”。 “现在到外面的英语培训班上课培训费都要大几百块,而且培训班里的老师课上得也不见得比大学里的好。到这里上课,老师有时候还会指导一些考研技巧,经济又实惠啊!”吴汉欣笑着说,“到大学‘蹭课’以后,我的英语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也让我坚定了考研的想法”。 意外收获 “蹭”来一帮好朋友 最初几次到大学 “蹭课”,吴汉欣总是在上课前很早就躲在最后一排,一下课又迅速地夹着书本走人,生怕别人问他何许人也。后来,蹭的课多了,他发现“班上总有一些老师不认识的学生,而且‘蹭课’的也不只他一个人”。所以他的胆子也就渐渐大了起来,遇到问题会和“同学”交流,课间休息时还会和“同学”聊起他的社会经验。 “因为 ‘蹭课’,我还‘蹭’来了一帮好朋友。”吴汉欣说,外向开朗的性格让他很快就和经常坐在教室后面几排的男生成了好朋友。“经常和他们待在一起,感觉自己都有学生的朝气和活力了。” “来‘蹭课’的人一般都很低调,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厦大英语专业的吴同学表示,因为有人“蹭课”,让班上的同学都有了一种自豪感。“人家也是求学,我们都可以理解。”他说。 【专家观点】 要宽容,也要管理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针对“蹭课”现象的明文规定,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反对“蹭课族”,相反,有的老师上课时看见教室里座无虚席,还会讲得特别起劲。只有为数不多的专业课的老师会拒绝外人听课。 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大学校园里的“蹭课族”中有社会人士,也有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蹭课”要么为了考研,要么因为爱好而给自己“充电”,要么出于工作需要,为了更新知识而重返课堂。而“蹭课”现象主要集中在语言类、经济类、法律类、中文、哲学等课程。 面对“蹭课”,一位高校的教育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学的教育资源仍然是稀缺资源,现阶段还无法完全解决有限的优质资源与大量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蹭课”现象在较长时间内仍会存在。专家建议,对于“蹭课”,高校既要宽容,又要对其进行有效规范管理,确保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