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昨两日,“清华七校”、“北大十三校”自主招生笔试相继举行,多位高校负责人表示,联考意在通过 “叠加效应”放大自主招生的引导作用,改变应试教育现状。高校结盟联考,究竟能否为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增添“砝码”?教育界人士对此进行热议。 普遍反馈“题目难以准备” 位育中学的理科考生小徐分别参加了“清华七校”和“北大十三校”联考,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作文。比如在“北约”联考中,选取鲁迅先生的一篇“冷门文章”——《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此的理解。小徐说,“这样的题目让人很想表达自己的思考,不想写那些空话套话,虽然时间有点紧,可我写得挺激动。” “题型新,题量大,难以准备”,不少考生都有此反馈。参加“北约”联考的考生小林说,考试中出现了不少以前没碰到过的新题型,但考的都是基本功,比如外语卷要求找出题中句子的错误并改正,语文卷上来就是十道选择题,要求找出选项中哪个是错别字。数学卷最后一道大题,需要充分运用课堂上的知识点逐步推导。 也有许多参加“清华七校”联考的考生表示考题挺难,全部做完时间来不及。有考生戏称“写得手都快脱臼了”、“数学五道题,我淡定地从第一题猜到了最后一题”。 有人“裸考”,有人“强化” 现场采访发现,许多考生抱着“裸考”的心态而来。七宝中学考生家长余先生笑着说,孩子平时对历史、政治、化学等几门副科都挺感兴趣,没放下过,这次知道考试面广,也没有额外复习,寒假里走亲访友玩得尽心,“考得过当然好,考不过也能检验一下高考复习情况,没啥好紧张的”。更多考生自信满满。晋元中学学生小沈说,要难大家都难,能力只能靠平时积累,那么多门考试要“临时抱佛脚”,难免顾此失彼,索性把它当做平时测验。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考生直言,暑假就开始对联考进行“培训”了。去年进行的“清华五校”联考结束后,不少培训班已经开出“联考班”,推出所谓“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强化和应试技巧解密等培训内容。去年年底,随着众多高校相继宣布加入自主招生联考,相关培训机构的“强化突击班”更趋热门。来自上海交大附中的考生小钟说,妈妈去年就帮她在培训班报了名,自己虽然觉得累,可想想这样才能定心些,可考试后才发现,这些培训没啥大作用。 北大上海招生组负责人林纯镇教授表示,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联考试题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察。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更多招收那些视野开阔、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优秀学生。而这些,并非应试训练突击能够得到。引导中学阶段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仅靠大学一张试卷显然“势单力薄”。 高考能否成为自主招生笔试 专家指出,联考确实是自主招生机制创新的方向之一,但从当前现状来看,即便是多校考试,也是一种“多出来”的考试。增加学生负担不说,在应试氛围浓厚的当下,很可能会成为“一颗应试教育下的蛋”。其实,高考就是一个现成的“联考”,可以在进一步改善其评价水平的基础上,让高考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 某高校招办负责人提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自招程序”:将高校的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将高考作为各自主招生高校的“笔试”,自主招生高校可自主提出对申请本校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然后再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自主录取。在自主招生阶段,每个学生可申请多所学校,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果这一程序作出调整,不但能保障基本公平,还可以在学校综合考查中更充分地体现高校特色,不必再重复高考科目测试,另外还能扩大考生的选择权。 一位“211”大学副校长直言,选拔形式只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相比之下,各方应更加关注自主招生“为什么做”。只有始终坚持“引导素质教育”的初衷,才能令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选拔的有益补充,为引导素质教育添上更重的“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