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微博“调查报告”:当大学生遇到微博(2)

发布时间:2011-05-10浏览次数:206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广西桂林 覃朗

  温暖的“围脖”

  微博是草根一族的舞台,成了大众的新宠儿,当手机可以上微博时,大学校园里还没有自己“围脖(微博的谐音)”的已经是太OUT的人了。大家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在微博上分享,同学之间互为粉丝和受众。可以说微博真的成了我们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温暖的“围脖”。

  因微博而发生的感人的事太多了,我们宿舍的兄弟们就深刻感受到了“围脖”的温暖。

  宿舍老四有一次在微博上倡议周末的时候到运河岸边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同宿舍的兄弟看到了,觉得很有意义,但都担心去的人不会太多。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发现已经到了30多个校友,还有一些社会上的青年朋友,电视台的记者竟然也赶来了。老四现场订计划、分小组,很有领导范儿。电视台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回来后,老四筹备成立了一个“绿泪环保社团”,成员多,活动多,现在他成了全宿舍最忙的人。

  有一次老三和我闹了点小别扭,一个星期没说话,大家都很着急,又无计可施。其实,我已经不生气了,但又不好意思主动和老三说话。到了第8天头上,老三竟然主动帮我打饭,还和我开玩笑,我很纳闷,同宿舍的人也很不解。

  过后,我好奇地问起老三,他才说是因为我有在微博里实时记录自己心情的习惯,他看了我的微博,知道我其实很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早就不生气了,而且也很不好意思,他很受感动,主动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这才知道,是微博挽救了我们的友情。

  观点集萃

  现在有的大学生换手机号码比换衣服还勤,但是微博却是不变的,互相加入好友后,自己更新的状态,会在好友的微博中出现。这种沟通联系方式以前可没有。

  ——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 赵斐瑶

  我们不应该因为微博就把大部分时间从踏踏实实读书上转移开来,没有文化积淀的微博也势必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朝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苏佳男

  在微博里,拥有数以千计万计粉丝的博主是一个个“小媒体”,他们发布各种信息,于是形成了一个新闻的大杂烩。最重要的是里边的新闻都是自产的,原汁原味!

  ——山东财政学院 刘建滨

  关注微博,其实就是关注社会。通过微博,我可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跟名人交流。微博,使我的视野更开阔,了解到很多信息。

  ——南昌大学 何瑶瑶

  老师观点

  大学生要运用好微博这个平台

  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社会活动与讨论的热情高。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善于就国内外时事发表言论。而微博这种新媒体,以自己的短小精悍、使用便捷,赢得了很多大学生的青睐。

  微博应该成为大学生探讨时事、发表观点以及广结良友的优势平台,应该成为思想碰撞、青春绽放的平台。

  第一,在微博上,可以方便快捷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对于社会管理和国家发展的见解和看法。大学校园里,精英荟萃,也更容易产生新的观点和认识。微博无疑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交流,展现所思所想创造了便利条件。

  第二,记录生活的点滴,以便自己更好地总结和反思。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不光会留下美好的回忆,还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使用微博记录生活,可以更好地自我激励。

  第三,微博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广交朋友,交流思想,对于增进友情,追求新知,都很有好处。

  在运用好微博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修养的提升和自我约束。不能让微博成为违法乱纪的平台,散播谣言的源头。对于没有核实清楚的事情,不要擅自在微博上进行发布。要对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微博世界,自觉承担起责任。

  总之,大学生应该利用好微博这个新生事物。让微博在大学生的学业、交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微博成为论文选题新宠?

  近日,高校毕业论文写作已经接近尾声,记者统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的论文发现,超过30%的学生选择新媒体,占论文题目的最大部分,微博则是今年首次进入学生论文题目,而该校设置的新媒体课程仅有一门。记者统计了138名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的论文课题,发现其中34.78%的学生研究方向选择的是微博等新媒体,这占论文题目的最大部分。其次是较为传统的新闻报道方法研究,所占比例为18.12%。

  新媒体包括网络网站、微博、手机三大方向。由于近两年微博的迅速崛起,让学生们的论文也进入了“微时代”。记者了解到,去年该学院论文无人涉及微博研究,而今年却有15人。根据论文目录,记者发现研究微博的学生所列的论文内容大多比较宽泛,如《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等,而研究传统媒体的论文方向一般较为精专。如《中国体育负面事件中外报道对比研究——以体操运动员被罚为例》等。

  虽然新媒体研究受到不少学生的青睐,但记者发现,学生们平时所学的新媒体知识只占很小的比例。该学院学生大学四年总共学习了60门左右的课程,其中只有网络传播学这一门偏向新媒体类的课程,而其余的绝大多数都是新闻史、新闻写作等这样的传统理论课程。

  记者调查了30名左右研究新媒体的学生,发现有40%的学生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的研究较少,选择这类论文更好通过。

  “大家都玩微博,老师们却从来不用,这方面的论文他未必能懂,论文应该好通过。”一名学生告诉记者。

  有30%的学生认为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新媒体,对它的了解要比对其他媒体了解得更加深入,写作起来得心应手,引用网上资料和案例也比较简单。另外一些学生则是看好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前景。

  (本文综合半月谈、中国网、法制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