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以学生数量而称胜的,质量,才是大学立足的根本。而为大学设立系统化的质量标准,无疑是丈量大学质量的标尺。从这个意义来看,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制定教育质量标准迫在眉睫
朱振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研制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您看来,提出研制质量标准的背景何在,有什么必要性和紧迫性?
刘振天:教育质量标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要和紧迫。国家提出研制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加快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步骤。
事实上,提出制定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是《规划纲要》的首创,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但要看到,形势、环境和任务已今非昔比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规划纲要进一步描绘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目标: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学习型社会。这为我们提供了教育质量标准的总体前景。
朱振国:而且,在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更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
刘振天:是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发展的结果,客观上要求重新确立高等教育发展新秩序,包括新标准。而目前高等学校发展定位不清、目标趋同、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加以规范、调整,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国家教育质量标准。
育人,高教质量标准的核心
朱振国:研制教育质量标准可能很复杂,因为这涉及到如何界定质量标准问题。
刘振天:的确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研制质量标准任务和要求,但却未能得到及时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研制教育质量标准,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是要弄清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把握教育质量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高等教育活动效率、效益及其价值意义的基本尺度。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由多因素、多目标、多形式、多类别共同作用下的复合系统,所以,其质量标准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在复合标准系统中,有些是根本的、核心的、主导的,有些则是支持的、保障的、调节的。前者主要指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后者指为完成培养人才目标提供的人力、物力、制度、技术、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保证系统。归结到一点,两大系统质量标准所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朱振国:根据上述划分,研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就必须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保证系统的标准。
刘振天:是的。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从宏观到微观至少有四个层级。第一级是高等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第二级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它规定了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型高等教育培养人的规格要求;第三级是专业培养目标,即在专业领域内对专门人才的具体要求;第四级是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需要一系列条件来支持和保障。
不过,在我国,无论是质量核心标准还是保障标准,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集中表现就是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就核心标准看,一是标准的价值导向过分强调社会要求,忽视人的发展需要;二是标准之间界限模糊,不同层次、类型和形式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雷同,区分度不高,特色不明显;三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过于笼统,没有深入细致地阐明学科、社会和学生发展对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活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由此导致课程体系比较混乱,降低教育活动效益。就保障标准看,缺乏科学合理的院校办学条件标准、专业设置标准、师资配置标准、教育投入标准、过程监控标准,并且整体上看,保障条件薄弱、区域差异明显。
立质量标准需协调四大关系
朱振国:能否谈谈具体办法,新的质量标准应如何着手?
刘振天:我们在研制质量标准时,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国家应该依法尽快制定统一的、最基本要求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用以规范各级政府、学校的办学行为,确保高等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和基本质量达到合格要求,在此基础上,研制适合于不同层次、类型、功能、职能与战略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和创新性发展。
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在教育质量标准问题上,我们过去有一定的基础,并不全是白手起家的。比如,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条例、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学位条例、专业教学规范、监测评价标准等,都是国家质量标准的一部分,问题是要对这些规范、标准加以整合和协调,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相互支撑,同时与时俱进。
一般性与重点性的关系。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府、学校与社会,目标、过程、结果,硬件与软件,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视,但也不能等量齐观不分主次,应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研制和建设。比如,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有两条,其一是研制最基本的质量标准,确保所有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和质量达标,其二是对高等教育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分类,这既是规范管理和鼓励特色的要求,也是研制质量标准和提高质量的前提要求。
自上性与自下性的关系。在研制质量标准问题上,国家或政府应发挥规范、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学校也要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特别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将质量标准内化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上下协同,方能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和发挥作用。
朱振国:对于高校来说,这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工作。
刘振天:应该说,教育质量标准目前也引起了高校自身的重视。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自身也迫切感到制定自身标准的必要性。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动选择地方性、应用型和教学型的办学道路,强调与老大学错位发展,以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教育标准、培养规格与教学模式,这是彰显质量和特色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