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 李江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和研究,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实效。
据介绍,学校在组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专门单独设立“原著原典选读类”课程,每个本科生选修至少2门选读课程共计4学分。
此外,学校哲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经济学等本科专业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文献选读”等相关专业课程。
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点学科的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科经典著作课程的教学组织安排上,学校安排该领域的主讲教师以及知名教授为学生授课。他们课堂教学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将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每学期开学时同学们都积极选课,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不仅达到预定规模,有些课还因为选课学生太多而不得不增设课堂。学期末对课程进行考评时,多数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
新闻学院09级本科生兰青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和老师的精彩讲解,我学会用辩证法看待复杂的世界,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对我今后从事新闻工作很有帮助。”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王易、陈锡敏和邱吉三位女教师注意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学,有的放矢地解除他们的困惑。她们还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和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组织课堂讨论。王易自办了网站和公用电子信箱,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及时把教学案例、讲义、课件及其他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便于同学们查阅;她还在网上为学生答疑咨询,解决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问题。同学们在网上畅所欲言,谈论的内容涉及各个专业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在学校倡导经典选读的氛围影响下,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习产生了浓厚兴趣。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哲学院等院系的学生们自发组成经典著作读书会,定期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表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关键是要通过丰富课堂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