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过去五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但是,中国教育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异地高考、留守儿童、入园难、大学生就业难等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学前教育应该做到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需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二是强化学前教育师资,使园长、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三是要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钟秉林委员 近年来,一些地方撤点并校步伐过快,这意味着当地的孩子只有“背井离乡”才能有学上。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办好农村教育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切实拿出行动,增加资金投入和师资投入,可将小规模学校按照人数分成几类,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办学保障经费,吸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回流。 ——赖钟雄委员 解决减负以及减负背后的择校问题,不能完全寄望于教育自身的修复功能,更需要推进社会的综合改革,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逐步取消等级学校,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持续、均衡发展。 ——葛剑平委员 目前高考政策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全国重点大学在不同省区市之间录取率的巨大差异;二是全国重点大学城乡生源比例的严重失调。建议全国性高校根据实际考生数量(以考生户籍为准)同比例分配各省区市招生名额,让不同省份拥有平等的录取率,给予每个考生同样的录取机会。 ——俞敏洪委员 面对未来,我有三个期待:第一是,期待建设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学术的大学;第二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成人成才,成为人格高尚、能力完备、精神充实的人;第三是,我们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学生、拥有一流的师资、产出一流的成果。 ——丁烈云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