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研究生投毒案曝光之后,舆论在震惊之时,回溯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大学生尤其是高材生伤害案件,“人格培养”、“生命教育”又被高频提及。 据了解,此次复旦投毒事件中的两位当事人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异。林姓嫌疑人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并多次在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一位本应医者仁心的高材生,却将所学知识用于下毒。 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比如1994年发生在清华大学的“朱令铊中毒事件”,女生朱令因铊中毒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是一般人之间发生矛盾,最多打一架就完了,高材生却可能给你投毒,我们的天之骄子究竟怎么了?”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 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得知这一事件后,在校园贴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字样。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目前,医学生人文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可能学习压力更大,但是要提倡良性竞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则认为,这不仅仅是医学生面临的问题。“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从不缺少智商的开发,情商则往往被忽视。一些人格本来就有缺陷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很难有机会得到纠偏。 “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是缺失的。在中小学,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升入好的学校,只要分数高,但缺失了人格培养。”熊丙奇说,这种教育的缺失,可能导致这些学生或许有高学历、高知识水平,但却在人格方面存在问题。 熊丙奇建议,应当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构。非如此,类似的惨案还会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