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特别是中等教育师资培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地方师范大学,不仅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师范大学面临诸多的矛盾和挑战,在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特色追求等方面面临战略选择。 坚持地方型办学定位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像其他高等院校一样,地方师范大学也要与时俱进,在办学定位上把握地方型。第一,坚持地方型的办学定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趋势,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而且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不断强化,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上表现突出。地方师范大学要获得社会价值,得到地方的支持,必须首先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在改革和发展中获得社会资源和政策保障。第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走向分权,建立以省级统筹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省级统筹就是地方统筹。地方师范大学只有认识和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和背景,才能把握机遇,实现由形式到内涵的转变和转型。所以,地方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要充分考虑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通用型的专门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坚持综合化发展道路 综合化发展道路是地方师范大学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第一,地方师范大学首先是大学。大学就是多学科的、综合化的,而不是单一学科专业的,现代大学的学科发展也呈现以综合化为主的发展趋势。地方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要从单一的师范类专业向多学科、综合化发展,从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复杂、多样的思维习惯转变,并以此有效补充师范专业学术性不足的问题。这样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大学。第二,坚持综合化发展道路,也符合地方型办学定位。因为地方需求不仅仅是优质师资,而且还有更多的经济社会方面的需求。为应对这种多样化、市场化的需求,地方师范大学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发展方向,以满足这些需求。实际上,地方型的办学定位主要是通过坚持综合化的发展道路来体现和落实。第三,地方师范大学要以建设高水平现代大学为目标,积极主动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外部关系变化和自身学科优化需要,反映地方传统产业转移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科专业平台,增强学术化水平。当然,地方统筹部门,要大力支持师范大学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进一步强化学科的综合交叉集成。地方师范大学要深刻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正确看待综合化发展和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 强化师范性发展特色 地方师范大学在综合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要对自己传统的师范性有足够的重视,要继续承担培养新型师资的使命和责任。要始终把强化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的优势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精品师范,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发展对优质教师的需求。第一,特色发展、发展特色是所有高等学校的共同追求。所有具有竞争力的高校都应该凸显自己的特色,但不是高校的所有方面都能成为特色。地方师范大学也要特色发展,但不是师范大学的所有方面都可以成为特色或追求。这需要理性判断和战略选择,要有选择地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在办学特色上,最主要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方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地方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已经有更多、更好的积累,并成为师范性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地方师范大学应该强化师范特色和优势,加大对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的投入,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教师气质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第三,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推动与中学之间的互动,加强与中学教育的联系,探索服务中学教育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方式,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为彰显特色,地方师范大学必须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地方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革。根据创新性教师培养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包括地方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和教育及研究机构共同参加的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新的、有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