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联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3-05-29浏览次数:250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5月10日,大学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南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旨在审议确定《重庆市大学联盟2013年度工作要点》和《重庆市大学联盟分工协调机制》。根据分工协调机制,6所盟校将分别牵头实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大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享、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等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和磨合,大家更加体会到应该充分利用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地域优势和联盟内学校间学科互补的优势,扩大现有合作规模,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全面促进联盟高校和重庆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倡导者、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说。

共同授予学位、资源共享

2011年6月10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根据《重庆市大学联盟章程》,联盟是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的部分高校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非法人的大学联合体,其目的是实现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和重庆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期间,重庆市大学联盟制定了合作章程,签订了学科和大学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公共资源合作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形成了合作框架。联盟高校在合作框架内开展了学生互换、课程资源共享、联盟高校间教师互聘、相互推免研究生等8个合作类别14个合作项目的双边、多边合作,目前已互换学生近200名,互聘教师数十名,实现了《经典阅读》、《大学教育的目的——本科生培养与教师发展》等课程的互选共享。

2012年7月6日,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成立。重庆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为联合学院制定统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向教育部申请由两所学校共同授予学位,围绕生物材料与创作修复、生物力学与细胞工程、基于纳米技术的新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及战地救护装备等方面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同建设学科和基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

在资源共享方面,联盟高校编撰整理《重庆市大学联盟仪器设备汇编(第一辑)》,收录了首期255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的基本信息、对外开放服务信息及代表性科研成果;签订了《重庆市高校联盟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协议书》,联盟成员图书馆为联盟其他成员的图书馆合法读者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文献传递等文献服务;联盟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投入试用,城域网视频资源合作也已经启动,初步实现了跨校共享课程资源和联盟内高校间跨校授课。

“互利多赢是联盟的生命力。互利多赢的效果在过去两年中逐步显现,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全面合作的积极性。”重庆市大学联盟执委会主任、重庆大学副校长李茂国说。

全面合作正在展开

在2013年5月10日召开的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联盟高校讨论、研究了加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围绕重庆产业发展组建汽车产业、电子、医药、航空、软件外包、动漫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工作组,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暑期学校,筹建大学联盟基金,开展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继续推进联盟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研究生推免、联合招生宣传等工作,共享国际合作信息、共享海外引进智力信息、推动联盟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最终确定了联盟2013年的10项重点工作,包括:分步骤组建大学课程联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双向高清超大视频互动平台,进行试运行并推广盟校的优质课程;促进重庆市大学联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重庆市重点发展产业,联合建立由高校和企业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推进产学研合作;参照西南大学暑期学校的运行模式,鼓励各盟校依本校实际情况,开设以二专、辅修课为主的暑期学校试点,暑期学校对联盟高校所有学生开放,鼓励联盟高校学生到外校修读;继续推进联盟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研究生推免、联合招生宣传等工作,鼓励盟校之间进行相关专业方向的联合培养,鼓励盟校间公共课程教学的合作;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开展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筹建重庆市大学联盟专项资金,研究制定“重庆市大学联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盟校签订的国际合作项目一定程度上向盟校的师生开放。共享国际合作信息、共享海外引进智力信息,共同举办“联盟国际大讲堂”。寻找突破口共同推动联盟国际交流合作;建立理事会、执委会和秘书处定期会晤机制,建立大学联盟重点工作分工协调机制。建立各校信息员联络机制;塑造大学联盟的文化品牌,推动校际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学生文体活动;加强联盟宣传,完善联盟网站,征集确定联盟会徽,提升联盟整体影响力和凝聚力。

“不同类型的大学联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最终目的都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所有高校的立校之本。”林建华说,将组建并加入大学课程联盟、共同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内容作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

大学联盟能推广吗?

李茂国认为,催生大学联盟的是两个方面的现实需求,一是单一的政府治理结构和高校自治结构之间需要一个中间组织,自愿、互利、共享的大学联盟,实际上是大学治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以高校合并为标志的行动主导的资源整合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高等教育的资源整合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合并基本结束后,一些大学开始考虑在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下进行“民间资源整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北约”和“华约”,实际上是高校在招生方面的合作;“7+2”联盟主要是协调和帮助进行“985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另外还有一些在学生交流、课程和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双边或多边联盟。

“校际间全面深入合作,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大趋势。发达国家的高校多年前就已经很好地推进了这项工作。最近几年,国内高校间的‘民间组合’也渐成趋势。”林建华认为,现在已经形成的一些“民间组合”,仅限于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合作,对成员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发展影响有限,重庆市大学联盟就是希望通过“民间组合”的形式,促进不同高校间的全面合作,一方面避免合校的震动和阵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科互补和发展上,另一方面可以不受成员学校自身专业结构、办学规模和管理体制的局限,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教育资源,带动区域内的高校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比“大学合并”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效益。“有些方面是行政性的‘大学合并’无法做到的。”林建华说。

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是6所高校发起成立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基础。“重庆提出要建‘西部教育高地’,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除了加大投入,还需要我们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同时,推进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全面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内大学的共同发展。”张卫国认为,高校既要办出特色,又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通过大学联盟实现共建共享就显得尤为必要。

“重庆市大学联盟是在自愿基础上,按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主动寻求资源整合的方式。联盟的建立不涉及任何行政和资源管理方式的变化,因而没有‘合校’的转型阵痛。联盟使成员高校不必追求大而全,而把精力放在各自的特色上,放在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上。”林建华认为,这种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民间组合”是推动区域高校发展的有效形式,是高校资源整合的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