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流大学第一步 高校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13-09-09浏览次数:251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高校信息公开,有利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对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1初衷:推进信息公开,从网站专栏建设入手

  2010年9月1日,教育部制定的《高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至今已经整整3年。根据《办法》要求,对于需要公开的信息,高校应在学校网站开设信息公开意见箱,设置信息公开专栏、建立有效链接,及时更新信息,并通过信息公开意见箱听取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从当今大众传媒的普及性与便利性考虑,作为新媒体的高校网站是信息公开最便捷、受众面最广的载体。因此,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应当以网站信息公开专栏为最主要最基本途径,并适当辅以其他载体。”参与此次高校网站信息公开专栏情况摸底监测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叶之红教授告诉记者,对于高校开展信息公开工作的评价,应当以高校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内容齐全充实以及更新情况为主要评价依据。“但综合2011年及今年的调查,仅‘高校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一项指标监测表明,全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情况依然不够理想,执行较好并按规定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的高校数量不是很多,基本未按要求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的高校则占较大比重。”叶之红教授呼吁高校加大对学校网站专栏的建设力度。

     2思考:高校信息公开,需明确路线图

  “分析当前全国高校开展信息公开工作不够理想的状况,我们发现,主要问题应该是高校领导重视不够,他们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促进依法治校,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叶之红对记者分析说,除了高校领导的态度,有关部门同志对于如何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等相关问题还不够明确。“此外,教育部《办法》的规定比较笼统,可能需要出台实施细则以便指导高校掌握。”

  鉴于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希望通过媒体呼吁,推进信息公开,首先对全国高校的主要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开展一次全国性的轮训,由高教学会负责聘请专家解读《办法》的政策精神,阐述重要意义,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内容、职责归属、操作实施进行讲解。“特别要遴选典型高校介绍相关实践经验,并针对高校面临的困难或问题组织深入讨论,交流创新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叶之红介绍未来的计划时说,在此基础上,高教学会协助教育部办公厅起草“高校信息公开办法的实施意见”,督促各高校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工作,与此同时,高教学会负责对全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系统检测。

  “今年年初我们完成了对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开展信息公开工作现状的全面排查和摸底调研,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编写《全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进展报告(2011-2013)》。”叶之红介绍,秘书处已经列出一份比较全面的推进信息公开的时间表。她建议,此时间表的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要一步步地推进实施。“首先对高校进行摸底调研,并将情况反馈高校,让高校进行自评自改,逐步建立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查制度,对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专业能力培训,使其正确认识高校信息公开的价值以及为决策部门提供建议……经过一系列环节的努力,最终建立常态化检测的管理制度,推进全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编写完成《全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进展报告(2014-2015)》。”

      3行动:构建完善的工作测评标准及指标体系

  “高校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依法治校,加强对高校的监督,建立阳光高校,对于加强高校管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系统、科学的检测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采访中,叶之红多次提及工作测评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建设。“根据《办法》的精神要求,高校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均应在高校网站上设立的信息公开专栏中全面公示,因此,对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评价可以高校信息公开专栏的监测评价为重点,辅以高校自评和验证性抽查,从而达到全面客观评价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目的。”

  在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看来,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测评价,应当以外部评价为主,学校内部自评为辅。“外部评价包括测评学校学生和教师对本校信息公开工作成绩的认可。内外部的检测评价,都要坚持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一定要抓住重点,对重要指标要予以特殊监测检查。”叶之红介绍说。

  “检测工作要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检测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叶之红对记者举例说,具体检测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A、B两类指标。A类指标为重点监控指标,主要通过高校信息公开专栏所反映的情况全面客观评估高校信息公开状况;B类指标为参考监控指标,用于评估未在信息公开专栏反映的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测评价只有做到系统全面、科学规范,要有利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领域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实施,这样才能使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尽快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水平。”叶之红坚信。

    推倒高校“信息围墙”,迎来透明阳光

  从2010年9月1日教育部制定《办法》正式实施至今,高校在信息公开的路上已走过整整3度春秋。但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对高校信息公开栏建设情况的摸底调查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全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虽有所推进,但总体情况依然不够理想,执行较好并按规定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的高校数量不是很多,基本未按要求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的高校则占较大比重。

  前不久,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时,他曾多次表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信息公开才能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那么,通过此摸底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围墙”还没有被推倒,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和学校主要负责人对信息公开的态度和认识还不够到位。迎接这缕“阳光”的态度,决定了“阳光”所照耀的范围。只有高校负责人对此的态度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接受,再加上一套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高校信息公开才能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