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引领社会而非迎合社会

发布时间:2014-09-27浏览次数:912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大学最基本的规律是它应该是思想的摇篮,是发现与发明的摇篮,是智慧与政策的摇篮。所以,应该有‘自由的精神’,应该有宽容、宽松的环境。这里的权威不是校长,不是行政机关,而是真理。大学应该是社会精英聚集之所。”9月21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的“纵论·大学之道”论坛暨《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新书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如此说道。

 

    当天,朱永新、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郭英剑、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总编黄海波、中央电视台美籍主持人爱华,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1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就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谈到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中国读书的爱华深有体会,爱华说,上大学时选择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时上第一节课最大的感触是,老师不再讲课了,而是不断的追问她:“你怎么想?”这个转变对于习惯了长期接受灌输式教育的爱华来说,触动很大。“如果说在中国接受的十多年基础教育帮助我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美国教育则是帮助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的人生方向。”

 

    郭英剑分享了一个现象,当下,很多知识已经不是从课堂上才能学到,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不再被学校所垄断,知识已经不再成为大学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了。随后,郭英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今天获取知识如此容易,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大学,今天的老师还能给予学生什么?”郭英剑说,除了渊博的知识,大学还要教会学生深度的理解力同时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路径。

 

    在郭英剑看来,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还处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西医”治疗阶段,缺乏从整体上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而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则更注重整体和全局,更像是在使用“中医”的方式。也因此,他把自己历年来对高等教育思考的文章集结成册,出版了《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这本书,与大家共同分享。

 

    中国大学该走向何方、中国大学该如何借鉴西方高校的经验教训、中国如何与国际接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朱永新说:“大学的思想应该超越时代的限制,引领社会,而非迎合社会。”朱永新说,中国教育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其实所有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土壤,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现在中国大学缺乏与社会沟通的管道,导致思想和技术的转化力不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做的是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朱永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