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单位上海市教委、北京市教委和广东省教育厅相继研究或出台政策,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高校科研仅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年代有望成为历史。
上海: 分类考核和多元化评价
在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分类评价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今后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评价,将不再仅依据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一刀切,而是将逐步建立科研人员的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根据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进行评价。而评价主体不是高校也不是政府,上海将积极推进“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和“国际评价”等评价方法,探索开放的、多方参与的科研评价措施,建立与国外接轨的评价制度。
北京:优良学风评价体系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属高校将迎来一轮科研评价机制改革。目前,不少高校都有类似“非升即走”的政策,在考核年限内,教师若未达到相关科研考核指标,就要被迫转岗,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有望在北京高校消失。北京高校将实现以科研质量为导向,防止片面地将学术项目、学术成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按照学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律,逐步建立一套有效促进和形成优良学风的评价体系。
广东:正在制订整体方案
目前,广东省的相关政策暂未出台,广东省教育厅计划以广东高校“创新强校工程”和“四重”(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建设为契机,结合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已多次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正在制订整体方案,研究省内试点高校,探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江学者”等基地、人才评估改革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