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三个字带给我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是一种社会责任。它不断地鞭策我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奉献自己的爱心,身体力行地为社会服务。” ——刘晓倜 2012年7月,来自9900777z永利网的一名90后女孩参与到团中央第十四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短短的一年时间,她建立“雪域温情”爱心公益QQ群,帮助支教的堆龙德庆县中学困难学生家庭募捐衣物;她帮堆龙中学4名贫困生找到长期资助人;她通过不懈努力,联系陈光标爱心团队,开展义卖购买课外书籍。她,就是刘晓倜。
“大爱无疆·情暖堆龙”帮扶困难学生
初次来到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西藏特有的高寒缺氧气候让这个来自苏南的女孩略感不适。为了先了解支教中学的学生,她打算先进行家访。她发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他原因,部分学生家庭特别是孤儿、单亲或父母残疾的家庭生活很是困难,学生的校外生活需要帮助。于是,刘晓倜决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然而几次实践后,她慢慢感到个人力量的单薄,很多事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劳,就萌发了寻求集体力量的想法。 2012年10月27日,刘晓倜建立了旨在帮助堆龙中学困难学生家庭温暖过冬的“雪域温情”爱心公益QQ群,向社会介绍堆龙中学困难学生的情况,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没想到,在刚建群的十几天内,就引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关注和反响。不仅受到了浙江大学、9900777z永利网、同济大学、南昌大学等13所高校和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深圳航空公司、中兴通讯等大型企业的关注,还受到了陈光标、郑渊洁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注,群成员达到200多人。 截至2012年12月1日,刘晓倜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6个单位和个人的捐赠资物资共计93箱,折合人民币约4万元左右。12月6日在支教团成员和堆龙中学“阳光小屋”的帮助下,顺利召开了“大爱无疆·情暖堆龙”爱心捐赠物资发放仪式,将募集到的所有物资发放给堆龙中学120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的家庭温暖过冬。 在募集物资的过程中,刘晓倜察觉到有几个困难学生需要寻找长期一对一资金资助对象。经过几番联系,最终4位学生找到了长期资助人,其中浙江大学周建教授给予堆龙中学初一(1)班达娃卓玛和初一(10)班德庆卓嘎两位同学每学年1000元的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同济大学大学生张甜甜给予初三(12)班嘎玛久乃同学每学年4000元直到高中毕业;刘晓倜本人也对初一(9)班边巴洛桑同学进行每学年400元的资助。
一次主题活动让她坚定信念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刘晓倜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联系南航大团委青工部组织了一次“藏汉一家亲,信件传真情”主题教育活动。时值感恩节到来,刘晓倜以此为契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感恩主题教育班会。会上,刘晓倜组织学生写信给南航的学姐学长们,信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家庭成员、家乡美景、兴趣和梦想、对学习的看法以及对帮助过他们的每个人表达感谢之情。280封信,一封封都传递着藏汉一家亲的真情,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他们用信件向我母校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介绍自己和家乡,诉说自己的理想,倾诉自己的心事。写信时候的他们比考试时都要认真,全班的学生都在奋笔疾书,连平时的小捣蛋们都在苦思冥想。信件寄出后,每堂课的课间,学生们总会充满期待的问我:老师,信件什么时候能到?”刘晓倜回忆道,嘴角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经过漫长的等待,南航大学生们的第一批回信终于到了。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冲到讲台上寻找那封只属于自己的回信。“当信件散发完毕后,大家都在兴奋的阅读着回信,只有最后一排的一个‘小调皮’出奇的安静,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走近他,发现他一脸失望,无助地看着空空的课桌,原来他没有收到回信。”刘晓倜依然清楚记得那名学生失落的脸庞。课后,刘晓倜冒充了他的笔友,给他写了一封信,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后来,我第一个打开了‘小调皮’的回信,吃惊的看完了最后一段,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我不爱学习,上课总是听不进去,但是我会按照你说的,每天进步一点,上课好好听讲!从那以后,每堂课上,都能看到他坐得笔直,认真地写笔记,积 极举手发言。我在心里开心着,这样的活动,哪怕只有一个人受益,那就足够了,以后我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的学生们在娱乐中受益,在轻松中学习!”刘晓倜备受鼓舞,心中默默许下了承诺。
角色转换让她潜心教育教学
根据堆龙中学校委会的安排,刘晓倜被分配在初一年级担任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刘晓倜从讲台下的一名学生变成台上授人知识的老师,角色的转换让她更专注研究教案,充分备课,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同学,刘晓倜还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最后,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刘晓倜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工作。他教学的初一(7)班和初一(3)班期末考试分别获得地理单科班级均分第一名和第二名。在全校150名老师参加的期末考评中,刘晓倜排名第37位,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当她看到2013年“雅安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后,考虑到西藏也同处地震带上,于是主动开设地震知识普及课,传授正确的地震自我防范方法。 一天十四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这个瘦弱的女孩有些吃不消,但她从不迟到早退,学生欢笑的脸庞是她坚守的动力,“看到学生们能够安全快乐的在校园中学习、生活,我的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10年“西部计划”万名学子奔赴西部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展10周年,成千上万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带着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奔赴祖国的大西部,他们带领西部的孩子放飞理想,在广阔的西域开花绽放。 常说自己是成长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顾春春说:“我的学生就像家人,我把心留在那里了。”他说,每当想到那些孩子,就会更加坚强,更加勤奋。 复旦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申宸,曾带领全队11名志愿者来到西吉县平峰、三合、王民、将台四所农村中学开展支教活动。“人生的前二十年从没有过这样的满足感。我的收获远远大过付出,我只是做了这个时代每个青年都能做的。把种子播向土壤,就一定能看到它慢慢长成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年的支教生涯,激起了他传递知识和梦想的愿望。 刘晓倜说:“在西藏支教的生活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对‘志愿者’三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是一种社会责任。它不断地鞭策我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奉献自己的爱心,身体力行地为社会服务。” 一批批西部支教志愿者秉承着“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支教视为事业、视为信仰、视为更崇高的理想,他们坚信“选择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基层,是青年人的使命和职责。”
中国青年网原文链接:http://hn.youth.cn/2015/0521/122163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