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2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飞机生产定型。
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制造的战斗机,歼8的诞生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其中所累计的数量巨大的宝贵经验更为我国之后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战机打下了深厚基础。
如果站在31年前的春分时刻回望已经走过的路,目之所及是中国航空人坚定不移、负笈而行的身影。一片苍茫大地之中,以歼8研制团队为代表的中国航空人自此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条融入骨血,闪耀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前行路上。
再展望彼时未来,此时此刻,则是一片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蓝天蓝海上,中华万类竞自由的美景。天海之交的闪闪银光,记录着护卫祖国天空的每一道航迹;中华大地的欣欣向荣,实现着航空人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
歼8的故事,
歼8的精神,
永远会鼓舞着所有航空人,
传承发扬。
苍茫大地,歼8横空出世
1963年7月,在当时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技术报告会上,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顾诵芬提出了一款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报告。1965年5月17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沈阳飞机制造厂提出的新型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同时也赋予了这款歼击机一个新名字:歼8。
歼8的立项带动了我国一大批专业航空科研设计机构的建立。1961年我国组建航空研究院,并陆续建立了一批飞机设计研究所和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所。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集中了多方面的技术力量,为我国自行设计歼击机做足了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使得歼8战斗机虽历经磨难,但终成一代“护国神剑”。
作为中国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制的战斗机,歼8的研发时间之短堪称世界军用战机历史上的奇迹。1969年7月5日,歼8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
1969年7月5日,歼8战斗机首飞
从方案论证到首飞成功,
这短短的4年零10个月中,
艰辛与智慧非常人可想象。
举例
歼8的航炮供排弹系统是个设计难点,它要保证航炮在空中实现连续发射。过去前苏联专家认为这一系统的设计是他们的专利,一直秘而不宣。而歼8设计团队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一起作试验,改装了一门能模拟射击的航炮,打了一万发假弹,终于摸索出其中的规律,做出了成功的设计。
歼8战斗机配备的双23毫米航炮
伏枥十年,千钧一发铸利剑
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高空高速战斗机,试飞工作可能遇到的风险与困难不言而喻。
承担这一重任的是我国“科研试飞英雄”王昂、滑俊领衔的英雄试飞员群体。王昂自从1966年调入我国航空工业部飞行试验研究所担任试飞员以来,他参加和主持了11种新型号飞机、4种发动机的定型试飞以及100多项科研课题试飞。
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的王昂、滑俊
1978年6月,王昂驾驶歼8进行高空作加力边界试验,飞机在高空时突然双发同时停车。他一面观察飞机下滑情况,一面起动发动机。12000米的高度里他连续3次轮番起动发动机失败,转眼飞机就跌落到近3000米高度,必须赶快在跳伞和迫降之间做出抉择。
科研试飞英雄王昂
王昂毫不慌张,迅速把油门拉到停车位置,转向机场,并报告指挥员,一边作进近机场迫降准备,一边不放过最后的开车机会,终于第六次尝试时,发动机起动成功。这时飞机距离地面仅有1500米。
王昂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飞机,取得了歼8飞机无动力情况下在高、中、低空中的准确下滑率。地勤人员也根据王昂提供的富油的线索,找到了原因,消除了隐患。
1980年1月,中央军委授予滑俊(前排右2),王昂(前排左2)“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
在1969年到1979年的十年试飞中,歼8累计飞行 1025 个起落,共计663 个飞行小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
高空跟随,为飞天一冲呕心血
提起歼8,
就不得不说到顾诵芬。
顾诵芬
(著名飞机设计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于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6年起进入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自此开启其与航空工业一生的情缘。
顾诵芬在操纵系统实验室
顾诵芬于1964年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1976年,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1年,他又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试飞员鹿鸣东曾回忆到:
回忆
“为彻底解决歼8在跨音速时机体强烈振动的问题,顾诵芬要求我带着他到空中跟随观察歼8。他当时已经年近50,体质文弱,但他瞒着家人,带着望远镜和照相机跟我一起飞了三次。每次飞下来,他都大汗淋漓。就这样,他判明了气流分流区,找到导致飞机振动的根本原因。最后采取局部修型以消除气流分离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这项技术问题。”
歼8飞机0102号机试飞中,顾诵芬与飞行员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排除故障
三十余年,点亮海空之远
自从1980年服役以来,歼8相继研制出歼8白天型,全天型,歼8Ⅱ等多个系列机型。特别歼8Ⅱ型飞机,是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主力战斗机种之一。
在三十多年的漫长服役岁月里,歼8不仅单挑IDF、拳打F-14、脚踹F-2、横扫F-15,就是面对“猛禽”也可能要上去缠斗一番,终于修成网友心中的“八爷”。在我们的武器装备还并不强大的年代,八爷用它强健的身躯捍卫着祖国的蓝天。即使在今天,它的身影依然闪耀在我国海空之际。
这架歼8Ⅱ飞机照片由美国海军所摄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海军EP-3侦察机抵近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II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该机编号:81192。中央军委授予王伟“海空卫士”荣誉称号。
“海空卫士”王伟
自此81192就成为了英雄的代号,人们永远记得,这架歼8II闪亮的机身曾托举着共和国的海空卫士,为中华领空的和平与安全巡逻护航。
助飞歼8,南航人贡献力量
而在其研制过程中,也有着南航人的身影。
我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永利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曾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可用于超音速飞机设计的气动弹性计算和试验方法,并应用于歼8及歼8Ⅱ飞机的设计。在担任歼8Ⅱ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期间,他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使歼8Ⅱ飞机的首飞时间大大提前。
管德院士
在永利航空航天馆内陈列的多架国产歼击机中,就有由航空试飞研究院赠送的歼8原型机。它就在这里,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了解和回味那段中国航空人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厚积薄发,才有现在的蓝天亮剑
而今,
军迷们网上的谈资已经变成了
某部的苏-27如何被歼10“暴揍”;
“胖妞”肚子里能装多少吨货物;
空警500的雷达有多先进;
歼20在珠海的英姿如何灵动;
……
2016年11月珠海航展,观看歼20飞行的观众山呼海啸
时代变化得太快,中国这30多年,只专注于点“科技树”这一件事而已。中国的国防工业尤其是航空工业,更是一日千里,今非昔比。
感谢那些在当时依然坚守在
国防工业战线上的前辈们,
在星星沉落的暗夜中,
在晨光微曦的黎明前,
你们的坚守,
是祖国领空中最强的亮光,
是中华民族最坚挺的脊梁。
看航空出品
感谢航空档案馆大力支持
素材贡献:张绅
视频剪辑:姜少林
文字:武晨
排版:李居阳
监制:王兰
文章来源:看航空
编辑:梁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