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上半年启动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来,为了便于全体师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新时代教育的内涵要求,学校邀请了胡海岩、钱颖一、钟秉林、杨宗凯、施大宁等校内外专家,为永利师生做了多场专题辅导报告,专家报告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现状思考作了系统阐述,为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了全方位辅导。现陆续刊发教师代表学习专家报告的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热爱、享受、收获教学,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实践变革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自动化学院 李韪韬
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下,永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一流人才,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学校党委部署,学院集中实施,基层充分讨论,将教育思想改革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树立了教师热爱教学的本分思想。在教育思想大讨论期间,学校通过名师系列报告会、教师座谈会、教学改革公开课等形式,提升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手段,并通过设立教学奖、创新奖奖励优秀教师,让教师充分享受到了教学的收获感和成就感。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想结合名师系列报告会等教育大讨论活动的学习心得以及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热爱教学、享受教学和收获教学三个方面,谈谈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实践变革,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为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献计献策,贡献绵薄之力。
热爱教学是一种本分
《辞海》中“本分”的解释是:本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当我们第一天加入大学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时候,有多少人理解这个职业的内涵,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这个职业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呢?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教师的本分。此次教学思想大讨论犹如久旱逢甘露,及时迫切。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我们需要深刻了解和强化教师本分的表现形式。
教师的本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重视备课,在内容上要做到经典知识点的有效分解,同时要用较新的研究成果作为知识点的有效支撑。备课时,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和背景进行合理的教学材料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本分表现在课后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复习,教师实现了“解惑”的使命,对于课堂教学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教师需要主动的采用各种现代化智慧教学和通讯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效的课后指导,让学生在心灵上不再感到孤单与无助。
教师的本分更在于为人师表。“师是顶梁柱,心是教育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们需要仰视的一道风景。在教育部最近下发的加快“双一流”建设、“长江学者”管理办法等文件中,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术楷模、道德楷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享受教学是一种奉献
热爱教学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本分。而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真正享受教学却需要实实在在的奉献。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育工作、现年93岁的恽瑛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份创造、一份奉献。这份奉献的背后是教师脑海中无边浩瀚的知识,更是教师经过长期历练所掌握的先进教学理论、现代教学手段和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
树立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是由一门门课程构成并实现的。教师必须以课程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推动学生去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编著适合本门课程和本专业学生的特色教材,并动态的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把“一成不变”的教材变为学生“活学活用”的重要材料。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将实践课程较好的融入理论课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建立课程组等形式,有效实现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递进式教学内容设计。
使用互联网+的现代教学手段。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从而引起了传统教育的深刻变革。“互联网+”教育主要体现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及教学效果大数据评价等形式上。其核心思想在于接受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自动化学院承担的“基于云桌面的实验中心品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同时,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设立了13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课题”,更是落地了一批现代教学手段的实践探索者。作为教师,我们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加强“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话:“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育实践变革环境下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刻苦钻研和总结,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案,树立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教学的个性特色。特色养的过程是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有人将其概括为“摸索——探索——升华——内化”四个阶段。经过此过程的锤炼,教师将从一张白纸蜕变成耀眼的新星,从而形成具有特色更加鲜明与稳定的教学风格。
收获教学是一种成就
教师不是圣人,倾情付出必须要求相应的回报,让教师收获满满的成就。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明确成就目标和学习导向。同时,需要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广大教师的收获,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从而实现教师积极性的激发。
教师需要形成明确的成就目标。亨利默里最早提出个人的成就需要与其个体的特质差异存在相关。王雁飞指出,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关于成就活动、成就情景、成功的意义、成就活动目标、成就标准认知的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使自己的行为更为有效且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的内在特质。这些目标可以是:上课的自我满足、学生的认可、同事的鼓励等等。教师有了明确的成就目标,便可以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帮助自己更好地坚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其成就目标的达成也对同事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
教师需要树立典型榜样的学习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教师中也不乏这样呕心沥血奉献教学的典型。如学习“全国优秀教师”李德威同志,学习他“爱国奉献、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淡薄名利”的高尚品格。学习陈达院士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学习他对国防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的情操。榜样犹如教师道路上的引路人,指引我们自我发展,指引我们收获自认为的成就,指引我们坚定的走在教育的大道上。
教师需要以收获成就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教师要甘为人梯,全心奉献,为民族造就了一批批文化与知识的传承者。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确保教师以收获成就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让教师的奉献不再“默默无闻”。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若为人师,享受教学”,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引和永利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东风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热爱教学、享受教学,并收获教学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者为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