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9900777z永利网副校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施大宁:高教内涵式发展的三条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9-04-03浏览次数:1740发布者:王伟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学校发展,首先要有校风,因为它是一个学校的风格;第二要有校训,因为它是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第三要有办学精神,因为它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烙印。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的召开,让2018年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发展理念以及发展目标确定了大政方针。前段时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更是为我国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日进,如何落实这些指导性意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尚存的一些问题还需正确面对、积极解决,因为它们的存在终将影响我国教育现代化乃至高等教育的强国之路。


为此,记者专访了9900777z永利网副校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施大宁。


发展中的问题不可怕


《中国科学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施大宁:我国目前正逐步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但从世界范围来讲,我国高等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确实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成效上存在一定差距,在管理机制体制上也有很多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去年,9900777z永利网召开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梳理出制约学校一流人才培养的几个主要问题。我认为,对全国高校来说,有些问题是共通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优质课程资源总量不足;课堂教学模式落后,灌输式教学仍是主流;实践教学水平有所下滑;学生个性化培养力度不大;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强,精力投入不足;体制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不到位;教学管理创新不足。


《中国科学报》: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问题?


施大宁:产生差距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短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现代教育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的,中国最早的大学也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颠沛流离以及后来的艰辛探索。此外,管理不足、投入不够等也是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


但我认为,教育发展到现在出现的问题,其实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不可怕。如同国家发展要走先大后强的道路一样,高等教育也要走这样一条路。


当前,我国在经济上要作结构性调整,要有新形态、新理念,教育当然也逐步从规模增长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数量增长向质量保障转变。但我相信,一切发展中的问题,都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中国科学报》:如何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施大宁:我认为,要想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这些问题,首先要达成几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二,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


第三,做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否则就不是教授。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


第四,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学校其他工作。只有培养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站在文化审视的角度,形成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要站在文化审视的角度强调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施大宁:学校发展,首先要有校风,因为它是一个学校的风格;第二要有校训,因为它是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第三要有办学精神,因为它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烙印。


以9900777z永利网为例,校风是团结俭朴、唯实创新,校训是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办学精神是航空报国,这些是根植于南航每个人血液当中的,是不能改变的。


但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时代性的,也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仍以南航为例,办学初期,我们的理念就是围绕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需求,把南航办成一所本科院校。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学校内涵建设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时,我们将办学目标调整为建立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办学目标变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坚持育人为本、学术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内涵式发展的三条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报》: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力?


施大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以下三个着力点:第一是“双一流”建设,第二是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第三是新工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彻底性转变,真正成为教育强国。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我认为要掌握几个原则,一是如何实现在某些点上变轨超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如何把更多新的社会资源转变成服务于教育发展需要的资源;三是如何实现国际化。


当前,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标准,即什么是一流大学,什么是一流学科,这是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


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这正是未来的人才培养是否具有创新性至关重要的一点。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方方面面的。比如,信息化+商业,不就是京东吗?信息化+银行,不就是支付宝吗?但信息化+高等教育,现在只有慕课,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助力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变革。


《中国科学报》:你为何会提到新工科建设?


施大宁:新工科建设之所以能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是因为它会导致人才培养内涵的变革。这与它的内涵、理念以及培养模式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其“新”之所在。


从内涵上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新,一是建立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现代产业变革需要的新型工科专业,比如机器人专业;二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概念改造传统的工科专业,比如机械制造专业。


从人才的培养理念和专业设置上来说,也有两个方面的新,一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动态调整的、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发展的、开放的培养模式,二是培养的学生将来要引领企业创新而不仅仅是服务于企业。


从培养模式上来说,有四个方面的新,一是淡化专业边界,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二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三是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打造校企合作的平台;四是跨界融合,比如艺术与工科结合、企业与管理结合等。


当前,教育部正在力推新工科建设,我相信它会是下一个教育改革的方向,其成功与否,也将会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的人才适不适合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