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嫦娥四号”总师走进高校思政课堂 畅谈探索星空的爱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9-04-15浏览次数:1972发布者:王伟来源:9900777z永利网新闻网


新华网南京4月12日电(庞雪汀)4月11日,“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在9900777z永利网开讲,嫦娥系列探测器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南航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南航1988级校友孙泽洲,以及2002级校友何秋鹏、2004级校友回到母校,化身“思政教师”筑坛开讲,与母校师生畅谈他们探索星空的爱国故事和时代担当。


 思政课堂现场 (杨派 摄)


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南航1988级校友孙泽洲

    

“能来母校汇报,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孙泽洲在台上激动地说。接着,他为台下1700余名师生带来《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孙泽洲从任务概述、科学意义、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授课。月球背面着陆到底难在哪儿呢?我们为什么要登陆月背?孙泽洲都做了深入剖析讲解。

    

团队攻坚和心态精神是面对挑战难题时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孙泽洲谈到,大力协同是航天人一个很好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大家都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围绕着一个目标去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总师,有时候需要举轻若重,一个事情我一定要重视它。但有时遇到困难也要举重若轻,表现出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对团队的激励。”孙泽洲说。

    

孙泽洲还为课堂准备了几个由“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拍摄的小视频。 “我们并不是简单重复国外的经验,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和技术,有自己的创新,所有的过程都是通过实干来实现的。这背后的艰辛、付出和成功,都属于整个团队。”孙泽洲总结道。

    

现场对话环节,校友们结合未来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的规划,以及“嫦娥四号”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的主持下,四位嘉宾与南航师生进行了一次难得的“零距离”对话。

    

叶培建给在场师生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宏伟规划:“我们还要到火星取样返回,还要对木星进行探测,对木星探测同时,还将穿越器向太阳边际飞行。中国的航天强国梦,将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在叶培建描绘的航天蓝图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初心与坚守。孙泽洲分享了嫦娥四号研制背后的心血和努力,他坦言:“认识一个新的事物就是试错的过程,但航天事业却不会给你很多机会去试错。”在研制嫦娥四号的过程中,除了对中继方案的反复尝试,团队还面临信号品质的问题。历经多个环节寻找原因,二三十人没日没夜奋斗一个礼拜,才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何秋鹏和高珊两位校友也回忆起了在母校南航的青春岁月,从南航入学,考研,再到毕业进入工作,两人始终坚持初心。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这对何秋鹏的触动特别大,也让他坚定了航天梦想。 “一开始其实也没有想过,航天会跟自己生活发生这么多交集。”高珊说,“在‘嫦娥’团队工作之后,我感觉到航天确实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孙泽洲与在场师生共勉。四位校友纷纷向青年们给出寄语,希望青年人将航天精神,南航担当代代传承,助力航空航天事业,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


新闻链接:http://www.js.xinhuanet.com/2019-04/12/c_1124359141.htm